触目惊心!六成鲸鲨遍体鳞伤,元凶竟是人类日常活动
发布时间:2025-09-26 08:05 浏览量:2
印尼西部海域,六成以上的鲸鲨带着伤痕游弋。这些海洋中最大的鱼类,正默默承受着人类活动带来的痛苦。
科学家们最近在印度尼西亚鸟头海域展开了一项长达十三年的调查。结果令人心惊——62%的鲸鲨身上都有伤疤,其中绝大多数是人类活动造成的。
这些庞然大物体长可达十多米,却是海洋中最温和的巨人。它们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,对人类毫无威胁。然而,人类却给它们带来了深深的伤害。
01伤痕累累的温柔巨人
鲸鲨,这个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鱼类物种,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。过去七十五年里,全球鲸鲨数量减少了超过一半,在印度-太平洋区域甚至减少了63%。
这些巨型鱼类需要长达三十年才能达到性成熟,种群恢复速度极其缓慢。它们面临捕猎、栖息地丧失和渔网缠绕等多重威胁,如今又增添了新的伤痛。
在印尼西巴布亚的鸟头海域,研究人员通过照片识别技术对鲸鲨进行了长期观测。每条鲸鲨都有自己独特的斑点图案,就像人类的指纹一样独一无二。
02人类活动的无形伤害
研究团队在2010至2023年间,共识别出268条不同的鲸鲨。令人痛心的是,其中超过八成受伤的鲸鲨都是被人类所伤。
“我们发现伤痕主要来自人为因素,包括与传统捕鱼平台‘巴甘’的碰撞,以及观鲨旅游船的接触。”该项研究的通讯作者、印尼鳐鱼研究所首席保护科学家EdySetyawan博士这样解释道。
大多数伤势虽然不致命,但持续不断。鲸鲨经常因为摩擦捕鱼平台或船只而出现擦伤。严重的撕裂伤、截肢和钝器创伤虽然相对少见,但也影响了17.7%的个体。
03鲸鲨的聚集地与行为奥秘
研究发现,98%的鲸鲨出现在森达瓦西湾和凯马纳海域。它们几乎总是在“巴甘”捕鱼平台附近活动,以凤尾鱼、鲱鱼等饵料鱼为食。
观察到的鲸鲨中,大多数是体长4-5米的未成年个体,且90%为雄性。它们有的水平游动,有的则以头朝上的垂直姿势进食。
研究人员还记录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鲸鲨会直接从“巴甘”平台吸食鱼类,这种行为常常会损坏渔网。超过半数的鲸鲨会被重复观察到,间隔时间最长可达十一年。保持纪录的是一条年轻雄性鲸鲨,在三年内被记录了34次。
04失踪的雌性与成熟个体
那么,雌性鲸鲨和性成熟的成年个体都去哪里了呢?研究人员已经有了初步答案。
“全球多项研究表明,成年鲸鲨,特别是雌性,更喜欢在深海活动,以磷虾和群游鱼类为食。”合作研究者MochamadIqbalHerwataPutra解释道,“而年轻的雄性则更靠近海岸,在浮游生物丰富的浅水区快速成长。”
卫星追踪数据也证实:雌性和成年鲸鲨确实更常利用海沟和海山等深海环境。
05旅游发展与保护挑战
随着鲸鲨旅游业的兴起,研究人员担忧伤害风险会进一步增加。“森达瓦西湾和特里同湾的鲸鲨滞留率和重复观察率都很高,它们应当被看作当地社区和政府的宝贵旅游资产。”该研究的最后作者MarkErdmann博士指出。
绝大多数鲸鲨出现在“巴甘”平台附近,而观鲨旅游正在蓬勃发展。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,鲸鲨受伤的风险只会与日俱增。
好消息是,解决方案并不复杂。Erdmann博士表示:“我们计划与海洋保护区管理部门合作,制定法规要求对‘巴甘’平台进行微调,包括去除船外支架和网架上的尖锐边缘。我们相信这些改变将大大减少该区域鲸鲨的伤痕。”
当地渔民已经开始调整捕鱼平台的设计,磨圆了所有尖锐的棱角。观鲨旅游船也保持了更安全的距离。
这些温和的巨人正在获得一丝喘息的机会——毕竟,它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人类多一点点的善意和克制。